必威官方网站- Betway必威- APP下载国务院关于印发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8-18 20:50:21 浏览次数:

  必威官方网站,Betway必威,必威APP下载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关系到灾区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灾区的长远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基本要求,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建设安全宜居美丽新家园。云南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恢复重建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树立全局意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做好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里氏6.5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云南省委、省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紧急行动,以最快速度集结抗震救灾力量,发挥以地方为主的指挥机制作用,科学、高效、有序组织开展了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起抗灾,人民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消防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等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再次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各地区和社会各界全力支援灾区。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抢险救援、医疗救助、生活安置、道路抢通、堰塞湖排险处置等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做好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关系灾区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有效修复和保护,对不断提高灾区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强调要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基本要求,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参照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方式,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设施、城乡居民住房建设,统筹群众生活、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城镇化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抗震标准和技术规范,力争使灾区建设水平有一个新的提升。

  鲁甸地震波及云南、四川、贵州3个省的4个市(州)、10个县(区),是云南省14年来发生的最大地震,也是滇东北40年来最大的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震中烈度达Ⅸ度,地震能量在短时间内集中释放,地表震动强烈、破坏力大,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根据《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害评估报告》,地震主要造成昭通、曲靖两市的鲁甸、巧家、永善、昭阳、会泽5县(区)受灾,灾区面积15914平方公里,受灾人口达113.8万人,其中灾害损失主要集中在鲁甸县龙头山镇和火德红镇、巧家县包谷垴乡、会泽县纸厂乡等地。据统计,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31.8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7万户城乡住房倒损,其中倒塌住房2.9万户、严重损坏住房4.2万户、一般损坏住房近10万户。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供排水、供电等市政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坏,农牧业、工矿企业部分受损。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严重,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威胁。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借鉴汶川、玉树、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基本要求,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着力加快居民住房恢复重建,着力加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着力加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着力加强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安全宜居美丽新家园。

  资源环境条件。龙头山镇位于鲁甸县西南部,镇驻地距县城27公里,东与火德红镇、文屏镇相连,西与乐红镇毗邻,南与巧家县包谷垴乡、新店镇隔牛栏江相望,北与水磨镇、小寨镇接壤。全镇总面积228.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860米,最低海拔910米,山高谷深,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多数区域属干热河谷,年降雨量700—1100毫米。龙泉河穿镇而过,水资源充沛。镇驻地现状建设用地面积100公顷,总人口1万人,综合考虑安全隐患避让、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山洪、泥石流通道及地震活动断层等因素,可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约20公顷。

  卫生计生。加快完成卫生计生机构维修加固,恢复重建受到地震损坏的卫生计生机构,补充购置因灾受损的医疗设备。加快推进卫生计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通过全科医生培养、“特岗医生”计划等方式为灾区配足合格技术人员。加强地方病防治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扶持民族医药发展。建立完善省属、市属医院对口支援灾区县、乡两级医院的机制,推行医生多点执业。

  旅游产品开发。合理利用民族乡村、古村古镇古城,开发一批有地域特色、民族特点、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利用农业和生活资源,发展农家乐和休闲农庄。挖掘龙头山朱提古银矿遗址、银矿古镇的旅游潜力。打造会泽大海草山、永善马楠乡等草原风情旅游点,进一步开发金沙江、牛栏江峡谷等自然风景资源,提升大山包旅游景区、云南会泽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品质,打造高山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带。加强自然和文化遗产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税费政策。抗震救灾一线人员取得的与抗震救灾有关的补贴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灾区企业、个人税收负担,支持灾区基础设施、房屋建筑物等恢复重建,鼓励社会各界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促进灾区人员就业。对灾区减免部分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不超过原有用地规模的恢复重建项目,免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对利用国有土地的恢复重建项目,免收土地出让收入。水资源费中央分成部分三年内不上缴。

  金融政策。全面恢复和提升灾区金融保障功能。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灾区信贷投放力度。合理安排对灾区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对支农、支小再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对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执行倾斜的准备金政策。对诚实守信的借款人灾前已经发放、灾后不能按期偿还的贷款,在2015年7月31日前,不催收催缴、不罚息、不作为不良记录、不影响其继续获得灾区其他信贷支持。依法维护金融债权,防范处置灾后风险。实施灾区住房重建优惠信贷服务政策。发挥资本、保险市场功能支持灾后恢复重建。

  规划管理。本规划是制定各专项规划的基本依据。云南省各级人民政府在恢复重建过程中要遵守并执行本规划,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云南省人民政府根据本规划,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编制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等专项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明确重建时序,落实责任主体。市县级人民政府要编制本行政区恢复重建实施方案,并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云南省人民政府适时组织开展规划的中期评估及跟踪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期末进行全面总结。

  强化恢复重建目标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恢复重建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对恢复重建资金、重要物资和项目的跟踪与管理。对恢复重建资金和重要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和效果,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定期公布审计结果,确保重建资金按照规定专款专用。认真履行项目管理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建立健全恢复重建资金、项目和物资档案登记制度。及时公布恢复重建资金安排、物资使用、项目进展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阳光重建、廉洁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