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官方网站,Betway必威,必威APP下载

到2027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力争降至12.8%左右。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力争铁路、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较2024年分别增长10%和30%左右,中欧班列开行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方阵,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超50万标箱以上,内河货物吞吐量力争突破700万吨,快递业务量200亿件以上。新增仓储及物流配套等用地6000亩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基本建成干支衔接、城乡一体的综合立体物流网络,形成“陆海空铁”一体化、“数智绿融”协同化的现代物流格局。
(一)提升陆港枢纽辐射能级。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为核心,打造“枢纽对枢纽”的高效物流新通道,强化金际陆港与珠三角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双城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加快实施华东国际联运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义乌铁路口岸三期等项目,争创国家铁路一级物流基地,争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国际陆港枢纽建管中心、市交投集团,以下事项均需各县〔市、区〕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承接,不再列出)
(二)优化物流空间布局。围绕“金义主轴”辐射引领,以华东国际联运港、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两核”为牵引,加快金兰、永武、东阳、金义空铁“四组团”建设。加快构建金华枢纽经济空间布局,依托核心场站打造核心港区圈层,以制造业商贸业集聚形成临港贸产圈层,促进城市生活与产业融合开发港城融合圈层。完善“物流枢纽(基地)—物流园区(中心)—末端网点”的物流节点网络,推动全市物流资源向综合物流枢纽和智慧物流园区集聚。(责任单位:市资规局、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
(三)织密交通物流通道网络。全面构建“一轴两环九联”快速货运通道,高效联通全市产业和物流节点,加快贯通“一轴四联”5条货运通道。重点实施甬金高速公路改扩建、义龙庆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铁路线路衔接水平,加快建设金建铁路、金丽温铁路提速改造等项目。打造全省内河重点港口和钱塘江中上游水路运输中转枢纽,推进钱塘江三级航道金华段整治、兰溪港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码头工程等。到2027年高速公路里程超500公里,铁路总里程约670公里,千吨级航道里程超50公里。(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
(五)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保障班列稳定畅通运营,推动“中欧班列+海铁联运”联动发展,推进开行支线或组货班列,健全干支结合的集货网络。构建“公共班列、快速班列、全程时刻表班列”差异化班列服务体系。深化境外增网拓点行动,加快布局“海外仓+分拨中心+集散中心”。加强“一带一路”沿线海外仓建设,推动海外仓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培育建设海外“侨仓”,完善海外仓全球布局。到2027年,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开行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交投集团)
(六)推进海铁联运班列提质增效。打造长三角海铁联运集结中心,依托义甬舟、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持续深化与宁波舟山港、温州港联动融合,打造金义“第六港区”2.0版,提高陆港东向“依港出海”效能。探索拓展金华至上海港、北部湾港海铁线路。有序推广“一单制”服务模式,促进多式联运信息开放共享。到2027年,海铁联运集装箱量50万标箱以上。(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交投集团、金华海关、义乌海关)
(七)推动铁路班列扩容提质。强化金际陆港与珠三角经济圈、京津冀地区、中原城市群的互联互通,打造“枢纽对枢纽”的高效物流贸易通道。常态化运行“金华—南昌”高铁快运班列、“金华—广州”铁路快捷物流示范班列。发展“轨道+高铁”联运模式,构建“轨道交通集散+高铁干线运输+快递末端配送”支干结合联运体系。推动金华向京津冀、北部湾等地开行的内贸班列。(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交投集团、市轨道交通集团)
(十)有序推动国际航空运输发展。加大国际航线拓展力度,重点开发服务全球小商品集散、匹配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国际航线。提升国内航线通达能力,拓展国内主要省会城市、枢纽城市航线。推动陆空联运、空空中转等多方式衔接,构建高效便捷的“空中物流通道”。加快义乌机场改扩建,扎实推进义乌机场迁建前期工作,增强航空物流枢纽功能。到2027年,国际(地区)航线条以上。(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金华海关、义乌海关、义乌市机场公司)
(十一)抢抓低空经济发展赛道。拓展“低空+物流”场景应用,探索城际无人机干线物流配送,鼓励物流企业先行先试开通无人机同城即时送,加快拓展山区无人机末端配送业务,开展“农产品空运下山”“低空+农村客货邮”等特色服务。打造“金轨天翼行”等特色品牌。力争到2027年开通27条以上低空物流航线,实现县(市、区)全覆盖。(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市轨道交通集团)
(十三)鼓励“运、贸、产”融合发展。强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加快建设华东国际联运港多式联运智能集配中心。推动现代化航运服务产业发展,加快浙中内河联运航运服务集聚点、金际陆港兰溪、婺城航运服务集聚点建设。培育数字商贸创新生态,支持数字化物流交付平台建设,推进全球跨境电商直播中心、金义新区跨境电商产业园(易货贸易中心)等项目。探索“工业互联网+物流”,将智能化物流系统嵌入产业制造全周期,形成高效率运输线路和仓储布局。谋划建设华东国际联运港“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大宗商品枢纽配置中心、兰溪智慧电商仓储物流中心等。探索跨区域“运、贸、产”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支持制造、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合搭建供应链协同平台。(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数据局、市国际陆港枢纽建管中心、市交投集团)
(十四)强化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级物流中心拓展冷链物流服务功能,为农产品产地预冷、冷藏保鲜、移动仓储等设施提供运营场所,改善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设施条件。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向生产环节延伸,发展订单农业、农产品电商直采等,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鼓励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光储充放”一体化系统,加大在用地规划、施工许可等审批环节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应用智能温控装备、全程可视化监控系统等先进技术。(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资规局、市建设局)
(十六)培育物流新质生产力。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物流行业深度融合,优化综合物流产业体系。推广智能化、数字化终端设备在物流领域应用,突出AI智慧化技术运用。推进传统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快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枢纽、智慧物流园区等新型设施发展。推动“云”服务的场景应用,实现物流路径优化、过程智能控制、运输调度高效。发展零库存管理、生产线周边物流等新型业务,通过数据集成赋能,减少流通环节。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技术装备申报首台(套)认定,对物流领域首台(套)产品按规定给予认定奖励。(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数据局、市科技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交投集团)
(十七)鼓励发展绿色物流。鼓励物流园区、仓储设施、运输工具等绿色化升级改造,创新发展绿色设备应用,鼓励企业定制特色绿色线路,加快推进衢江航道、金华江航道数字化升级。推动新能源车在重点港区、重点线路、物流园区示范应用。推动零碳物流园区建设,鼓励物流园区应用清洁能源、绿色建筑。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货车充换电站、太阳能光伏等设施布局建设,推进新能源车辆、船舶规模化应用,推广电能重型集卡在市域公路运输的应用。引导快递企业实施快递物流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循环化利用,减少寄递货物二次包装。(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经信局、市邮政管理局)
(十八)推动物流数据开放互联。以国家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建设为契机,制定物流数据共享开放清单,推动公路、铁路、港口、海关等相关部门数据共享,打通上下游信息壁垒。支持供应链企业搭建物流测算模型,推动供应链上下游多方、多元数据对接,实现更精准的需求预测、更智能的物流匹配、更高效的组织协同,减少物流转运次数、降低空载率,推动典型制造业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核心商贸企业业务组织效率。探索“物流路径优选”场景应用,提升运输方式衔接顺畅度、接驳转运效率、线路选择优化、车货精准匹配、人机高效互动等。推动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等平台数据互通,到2027年打造物流数据开发利用产品5个以上。(责任单位:市数据局、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金华海关、义乌海关、市交投集团)
(二十)推动多要素组合形成合力。推进各类物流设施与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发展布局规划、重点产业布局规划等一体衔接,合理安排仓储物流项目用地,保障物流规划用地功能。支持“生产+仓储+配送”一体化布局,鼓励利用低效存量用地建设物流设施。对物流企业给予办公、仓储、商贸等物流用地保障,全市每年不少于2000亩。鼓励各地灵活选择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多元化物流用地供给方式。加大普惠小微贷款力度,贷款总额每年不少于300亿元。加强物流领域重大项目储备、物流设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等支持。(责任单位:市资规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金华金融监管分局、人行金华市分行)
(二十一)培优育强物流服务主体。实施现代物流业招大引强行动,通过给政策、给数据、给配套、给场景、给服务的“五给”举措,支持我市物流企业“小升规”“规升强”,带动枢纽偏好型产业落地。引导物流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和联盟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带动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加快打造专精特新“小草”型物流产业集群,在多式联运、智慧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等领域发挥优势。规范物流行业治理,推动“双随机”监管,建立健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到2027年,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超100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数据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
(二十二)持续落实物流降费政策。加强现代服务业政策制定和保障,护航民营物流企业发展。支持物流园区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全面落实物流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等减税降费措施。支持网络货运平台企业为符合条件的货物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落实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高速公路货车通行费优惠政策。各县(市、区)政府要结合实际,支持物流企业、网络货运平台、多式联运等发展,迭代推出现代服务业支持政策。(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